审评茶叶用沸水(审评茶叶的水温应该为刚煮沸的开水) -米乐m6平台

米乐m6平台-米乐体育app官网下载 2022-12-06 12:36 编辑:admin 426阅读

1. 审评茶叶的水温应该为刚煮沸的开水

乌龙茶包括闻名遐迩的铁观音一般都用钟形杯审评。这是由乌龙茶的审评方法和乌龙茶的品质特征决定的。乌龙茶审评主要从四方面品鉴,即色、香、味、形。特别是香气和滋味。一般审评用茶叶一泡7克左右,以沸水冲泡。钟形杯的形状和容量刚好适合乌龙茶的品鉴,有利于香气的集聚,一揭杯盖,茶香四溢,优劣即明。

而且从钟形杯倒出的茶汤,从滋味、色泽等方面都有利于品尝和鉴别。

2. 茶叶审评时的水温要根据茶类而定

为什么要用100℃冲泡?

第一、水温100℃,白茶够香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温度高可以帮助挥发香气物质。沸水可以激发白茶中的芳香物质,让喝茶的人能够充分感受到茶叶的香气。可别浪费了那些令人心旷神怡的花香,毫香还有青草香哦~

第二、水温100℃,白茶够醇

高温能够舒展身体,打开毛孔释放出体内的元素。不仅仅是芳香物质会被析出,茶多酚等元素也会跟着被释放。

第三、水温100℃,白茶够真

质量真正良心的白茶是真金不怕火炼,水温100℃根本不算什么,就算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也不在话下。好白茶还要耐泡,得受得起一轮又一轮沸水的冲击。

白茶泡茶水温,100℃的水才能是检验白茶好坏!

白茶泡茶的方法

盖碗泡白茶

盖碗泡法分为投茶、洗茶、冲泡、出汤四个步骤。与三五好友,择一日闲,取一静雅处,怡然自得品饮白茶,不失一乐。但盖碗不便携带,同时以此泡茶,看似简单,考验的不是工夫,是水平,用盖碗泡好茶,也是艺术。

温杯:用沸水汤洗碗盏,目的有二,一是洁具,二是方便接下来投入干茶后的摇香闻香。

投茶:根据盖碗容量的大小来定,一般投茶量为盖碗量的三分之一,记住宁少勿多这个词就好。建议少则3克多则5克即可。

摇香闻香:入茶后,借助刚刚的碗的热度,激发干茶的香,可以细细品味茶香,及有无异杂味等。同时摇后,如果有碎末会粘附于碗盖上,又可以用水冲去,利于下面泡出更美味的茶汤,而较少苦涩,因碎茶与完整条索浸出内质快慢不同,带来泡茶的难度。这些,皆是泡茶的艺术了。

3. 茶叶评审用水温度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喝茶的传统,茶文化也是传承了上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也同样象征着我国的文化和礼仪。从古到今,我国人都是非常喜欢喝茶,而喝茶容易泡茶难,中间有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对于一杯茶是否足够优秀,泡茶的水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泡出来的茶的品质,殊不知,除了这个之外,泡茶时水的温度,也会影响这一杯茶的质量。所以,多少度的水,才能更好地抛出一杯好茶呢?

首先先说绿茶,绿茶是未发酵茶的代表,因为是未发酵,保持了原先的天然营养成分,所以绿茶适合用75到80度的热水来进行冲泡,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持绿茶中的营养成分,也能充分地保留住绿茶的苦涩、清新的口感,回甘也更能醇厚。

而花茶,例如茉莉花茶、胎菊、或者是桂花茶,需要适宜的温度进行冲泡,过高会破坏茶中的天然营养成分影响口感,而温度低了就无法激发茶中的有效成分,所以适合用80到90度的热水进行冲泡。

再有就是全发酵型的茶类,例如铁观音,大红袍,或者是乌龙茶。这类的茶要想让茶香更浓郁,就需要使用高温的水来进行泡制,沸水也可以,这样才能让茶香味扑鼻,让周边茶香回味无穷,至少要使用90度以上的高温水才可以做到。

不同的茶,所需要的不同水温有所了解了,慢慢下来,我们也会成为泡茶小达人。其实喝茶也是有禁忌的,虽然茶有极好的保健功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用。尤其是孕期、哺乳期,还有患有肠胃慢性疾病的人群都应该尽量避免饮茶,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还有,虽然泡茶需要温度很高的热水,但饮茶却不能喝太烫的,长此以往不利于口腔和食道的健康,与此同时,隔夜茶更不能引用,隔夜茶中可能会滋生一些不利于溶解的细菌,这样也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4. 对煮茶用水的评价为

我的体会是这样:1茶叶不同,水温也不同;2个人习惯不同,水温也不同;3用处不同,水温也不同(比如打奶茶得煮茶)。

5. 茶叶审评用水温度一般为多少度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取样—把盘(评外形)一扦样—称样—冲泡—沥茶汤一评汤色一嗅香气—尝滋味一评叶底一审评结果与判定。

一、取样

1、初制茶取样方法:1匀堆取样法:②就件取样法③随机取样法

上述各种方法均应将打取的原始样茶充分拌匀后,用分样器或对角四分法打取100g~200g二份作为审评用样,其中一份直接用于审评,另一份留存备用。

二、把盘

1、将代表性茶样放入评茶盘中,双手持样盘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样匾里的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匀分布在样匾里的毛茶通过反转顺转收拢集中成为馒头形,这样摇样匾的“筛”与“收”的动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

2、用目测、鼻嗅、手触等方法,通过翻动,调换位置,审评干茶香气、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净度、含水量等。

3、用鼻嗅干茶的香气是否纯正,有无异杂味,香型。

4、目测其上、中、下段茶的情况和比例是否合理,外形形状是条形还是针形等,色泽是否有油润,还是枯暗,颜色是翠绿,嫩绿,或黄绿等,目测其外形的完整性,碎茶,末茶的比例,净度是否有非茶类的夹杂物。

5、手触茶叶,感受其的重实度,大概的含水量。

三、扦样

扦样就是扦取能充分代表该批茶品质,审评时所需的大概重量的茶样。

1、扦样时,要将茶样盘中的茶样用回旋法收到茶盘中,成馒头状,上、中、下段茶合理分布在馒头状中。

2、扦样时用三个手指,既姆指、食指、中指,由上到下抓起。

四、称样

称样就是称取能充分代表该批茶品质,审评该茶样时所需要的茶样重量。

将扦起的茶样缓慢放入称样盘中,同时眼观天平的重量变化,达到所需的重量立刻停止,一次性放够该茶样审评所需的克数。

五、温杯

在冲泡时一定要先温洗审评器具,温具目的是提升器具的温度和达到清洁器具作用,避免在冲泡过程中由于器具自身的温度太低降低审评杯中水温,达不到冲泡要求的水温,从而影响茶样的内质品质,清洁器具目的是清除残留在器具的气味 少宝免残留的气味影响该茶的品质。

六、冲泡

1、将称取好的茶样放入事先温洗好的审评杯中,将烧开的沸水(100°℃)注入审评杯中,一次性注满,加盖,计时。

2、多杯不同茶类审评时,就以需要最长浸泡时间的茶类所需要的时间计时。

七、沥茶汤

1、熟练者可用单手操作,食指扣住杯把,中指配合食指夹住杯把,姆指按住杯盖的凸高点,将审评杯卧搁在审评碗上。

2、初学者可用双手操作,一手握住杯把,另一手手指按住杯盖的凸高点,将审评杯卧搁在审评碗上。

八、评汤色

评汤色就是利用人体的感受器官眼睛观看审评其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6. 审评茶叶时茶水比一般为

乌龙茶审评的杯碗呈倒钟型,高5.2厘米,上口径为8厘米,底径为1.5厘米,杯碗容量为110毫升,杯碗带盖,具体审评方法为,用成品茶审评杯碗,称取茶样3.0克,按茶水比为1:50冲泡,颗粒型乌龙茶按6分钟,其他类型按5分钟出汤,再按香气、汤色、滋味、叶底顺序进行审评。

盖碗审评法:

审评所有的茶类,都是用100℃的热水直接冲满审评杯或审评碗中。注水以后,让茶叶在杯碗中浸泡5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审评乌龙茶的审评碗一般都倒不满,其中水量大约为100ml。而且其他茶类只需要审评一泡,乌龙茶则需要分三泡进行审评,三次的出汤时间依次是2分钟、3分钟和5分钟。

乌龙茶包括:铁观音、大红袍、武夷水仙、漳平水仙、本山、黄金桂、毛蟹、大叶乌龙、奇兰、梅占。

7. 先放茶叶,后加入沸水,属于

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据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即指烧开水煮茶——作者注)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培养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极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茵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8. 茶叶审评用水宜用

茶艺的6个基本要素:

1.人

人是茶艺最根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景美的要素。在茶艺诸要素中茶由人制、境由人创、水由人鉴、茶具器皿由人选择组合、茶艺程序由人编排演示。

2.茶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在茶艺中赏析茶之美,不仅是欣赏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还要欣赏茶的名字,譬如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南京雨花、顾渚紫笋、碧螺春、大红袍等。

对于茶叶的外形美,审评师的专业术语有“显毫”“匀齐”“细嫩”“紧秀”“紧结”“浑圆”“圆结”“挺秀”等。

茶叶的色泽,给人一种质量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的汤色三个方面。

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不同的茶类应具有不同的标准汤色。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茶汤清净透明而有光泽;“鲜艳”表示汤色鲜明而有活力;“鲜明”表示汤色明亮略有光泽;“明亮”表示茶汤清净透明;“乳凝”表示茶汤冷却后出现的乳状浑浊现象;“浑浊”表示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是劣质茶的表现。

对于茶叶汤色具体色泽按审评专业术语有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等。

茶艺的6个基本要素

3.水

郑板桥写有一副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这副茶联生动地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

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宜茶用水就做了明确的规定。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的茶人张源在《茶录》中写道:“茶者,水之神也;水者,茶之体也。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以上论述均说明了在茶艺中精茶必须配美水,才能给人至高的享受。

水以“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4.器

视觉效果好的茶具,其工艺美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在茶艺中,要以道驭艺,用无形的茶道去指导茶艺。

受“美食不如美器”思想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饮、还是食,都极看重“器”之美。

到了近代,茶的品种已发展到六大类,上千种,而茶具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数。

茶艺的6个基本要素

5.境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中说:“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其后中国诗学一贯主张:“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自有境界。”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要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

6.艺

茶艺的“艺”之美,主要包括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以及服装道具美等。

茶艺表演的动作美和神韵美强调茶艺首先是一门生活艺术而不是舞台艺术,其目的之一是使茶艺的爱好者们对茶艺艺术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在表演时才能准确地把握个性,掌握尺度。

9. 审评时适合的茶汤温度为

前言:茶叶审评是审评人员用感官鉴别茶叶的过程。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

一、干评外形

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1、嫩度

a、一般嫩度好的茶叶,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

b、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c、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d、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2、条索

a、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

b、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

c、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

d、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

e、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

f、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g、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细紧有锋苗紧细尚有锋苗尚紧实尚紧稍松粗松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3、色泽

a、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

b、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c、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d、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

e、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

4、整碎

a、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b、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

c、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

d、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5、净度

a、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

b、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

c、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

d、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

e、每次买到的茶都互相比较一下,这样次数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关键之所在了。

二、湿评内质

1、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

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白茶的毫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黑茶的陈醇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黄大茶和武夷岩茶的火香等。

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长短指香气的持久性。

2、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映出来的色泽,汤色随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栽培条件,贮藏等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浅黄明亮等。

审评汤色时,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方面。

3、滋味:是审评茶师的口感反应。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敛性。

4、叶底:是冲泡后剩下的茶渣。评定方法是以芽与嫩叶含量的比例和叶质的老嫩度来衡量。芽或嫩叶的含量与鲜叶等级密切相关,一般好的茶叶叶底,嫩芽叶含量多,质地柔软,色泽明亮均匀一致。好茶叶的叶底表现明亮,细嫩,厚实,稍卷;差的叶底表现暗,粗老,单薄,摊张等。

5、余味:茶汤一进口就产生强烈的印象,茶汤喝下去一段时间之后仍留有印象,这种印象就叫“余味”。不好的茶汤叫做“无味”,好的茶汤则“余味无穷”。

6、回甘:也称为“喉韵”。收敛性和刺激性渐渐消失以后,唾液就慢慢的分泌出来,然后感到喉头清爽甘美,这就是“回甘”,回甘强而持久表示品质良好。

7、看渣:就是看冲泡之后的“茶渣”,也就是看“叶底。”到了这个时候,茶叶品质的好坏可说一览无遗了。看渣时,必须注意几件事,以下分别说明。

8、完整性:叶底的形状以叶形完整为佳,断裂不完整的叶片太多,都不会太好,由叶底的断面可看出是手采或机采。另外,芽尖是否碎断,也关系成茶品质。

9、嫩度:茶叶泡开以后就会恢复鲜叶的原状,这时用视觉观察,或用手捏捏看就可明白茶叶的老嫩了。老的茶叶摸起来比较刺手,嫩的茶叶比较柔软。

10、弹性:用手捏捏难,弹性强的叶底,原则上是幼嫩肥厚的茶菁所制,而且制茶过程没有失误。弹性佳的茶叶,喝起来会比较有活性。茶菁如果粗老或制造不当就会没有弹性。

11、叶面展开度:属于揉捻紧结的茶,应该是冲泡之后慢慢展开来,而不是一下子就展开,如此可耐多次冲泡,品质较好。但是如果冲泡之后叶面不展开的也不好,极有可能是焙坏了的茶,茶中的养分会消失很多,这时可观察是否有炒焦茶菁或焙焦茶叶的情形。

12、齐一程度:是否有新旧茶,或其他因素的混杂,可从叶底看得很清楚。新茶鲜艳有光泽,而旧茶会较变成黄褐色或暗褐色,没有光泽。又如颜色比较接近的茶类之混杂,如白毫乌龙混入红茶;又,不同品种,不同制法的茶混在一起都会影响茶叶的齐一程度。

原则上均匀整齐为佳,但是如果有特殊风味要求的并堆是被允许的,不能视为不好的茶。

13、走水状态:茶菁在萎凋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将叶中的水分经由水孔散发出去,这个情形就叫做“走水”,走水良好的话,叶底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半透明的状态,颜色鲜艳,红茶会红而明亮,包种茶则淡绿透明,绿茶则全叶呈淡绿色。

14、发酵程度:随着发酵程度的不同,叶底也会从淡绿,咸菜绿,褐绿到橘红,深红等不同色彩,发酵越重,颜色越红。

15、焙火程度:随着焙火的轻重,叶底颜色会从浅到深到暗,从绿,褐绿,一直到黑褐色,焙火越重,颜色会越深越暗。

三、审评术语大全

(一)外形

1、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2、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3、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4、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5、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6、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

7、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

8、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9、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10、显毫:芽叶上的白色绒毛。

11、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12、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13、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14、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15、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16、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17、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18、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19、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

20、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21、末: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22、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23、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24、红梗:茶梗红变

(二)色泽

1、墨绿: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2、翠绿:翠玉色而带光泽。

3、灰绿:绿中带灰。

4、铁锈色:深红而暗无光泽。

5、草绿: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6、砂绿: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7、青褐:色泽青褐带灰光。

8、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9、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10、枯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11、花杂: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三)香气

1、清香:香气清纯不杂。

2、幽雅: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

3、纯和: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4、甜香:带类似蜂蜜,糖浆,或龙眼干之香气。

5、甜和:香气不高,但有甜感。

6、炒米香:类似爆米花之香气。为茶叶经轻度烘焙或焙炒的香气。

7、火香:茶叶经适度烘焙,而产生的焙火香。

8、高火:干燥或烘焙温度过高,尚未烧焦而带焦糖香。

9、火味:炒青干燥或烘焙控制不当,使茶叶烧焦,带火味。

10、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 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11、闷味:似青菜闷煮之气味,俗称( 猪菜味) 。

12、浊气:茶叶夹有其它气味,沉浊不清之感。

13、杂味:非茶叶应有之气味。

(四)滋味

1、浓烈:滋味强劲,刺激性及收敛性强。

2、鲜爽:鲜活爽口。

3、甜爽:具有甜的感觉而爽口。

4、醇厚:滋味甘醇浓稠。

5、醇和:滋味甘醇欠浓稠。

6、平淡:滋味正常,但清淡,浓稠感不足。

7、粗淡:滋味淡薄,粗糙不滑。

8、粗涩:涩味强,而粗糙不滑。

9、青涩:涩味强,而带青草味。

10、苦涩:滋味虽浓,但苦味,涩味强劲。茶汤入口,味觉有麻木感。

11、水味:茶叶受潮或干燥不足之茶叶,滋味软弱无力。

(五)汤色

1、艳绿:水色翠绿微黄,清澈鲜艳。亮丽显油光,为质优绿茶之颜色

2、绿黄:绿中显黄的汤色。

3、黄绿:黄中带绿的汤色。

4、浅黄:汤色黄而淡,亦称淡黄色。

5、金黄:汤色以黄为主,稍带橙黄色。清澈亮丽,犹如黄金之色泽。

6、红汤:烘焙过度或陈茶之汤色,浅红或暗红。

7、凝乳: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

8、明亮:水色清,显油光。

9、混浊:汤色不清,沉淀物或悬浮物多。

10、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

网站地图